当前位置:首页 > 养老投资 > 正文

从银色经济的发展到个人养老投资规划

这两天参加了总行组织的《银色经济和养老金三支柱运行》培训,专门请到了这方面清华大学的胡乃军博士来讲了目前中国养老发展的情况,今天这篇文章我将结合课程所学的,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影响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发展史离不开劳动力人口红利,今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的时间里,中国就是因为旺盛的劳动力人口,吃苦耐劳和拼搏的精神,让中国逐渐进入了GDP大国的队列,我们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越了人均1万美元(我们确实应该为自己自豪一些)。但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同样有另外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的社会,我们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正在不断的消失。既然我们要探讨劳动力人口红利减少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先谈一下妇女的出生率问题。这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通病,中国从1950年的平均一个妇女生育5-6个孩子已经下降到当前一个妇女只生育0.94个孩子,虽然当下还不能马上反应在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但是10年,甚至20年之后呢?除了出生率的急剧减少之外,我们还要来看一下死亡率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人的寿命在不断的延长。我们看到全球的平均寿命都在往80岁以上推迟,未来也许100岁都不是梦。当下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76岁以上,个别沿海发达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经突破了80岁。综合来说,我们统计得出中国按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到2040年左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是2亿人,基本可以翻倍),想想其实很可怕。

前不久阿里巴巴在当下年轻人群中做过一个调查太平养老投资,问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什么时候退休?得到的结果是大多数的年轻人希望在55岁可以退休去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其中还有小部分年轻人希望自己甚至在35-45岁就可以退休。我们从人生财务周期的角度来思考下这个问题。我们20岁左右从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要用工作30年所拼搏的收入去维持一生差不多60-70年的生活消费。如果现在年轻人希望更早的离开工作岗位,那也就是意味着工作的时间更短了,而需要维持消费的时间更长了。如果你没有足额的财富,如何支持实现幸福的晚年养老生活呢?

说完人生财务周期的问题,我们再来沟通一下现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421家庭家庭结构模式(这也是另外一个非常可怕的存在)。我们都知道国外是不太存在老人帮忙照顾第三代的问题,当然这里面有文化的差异,不过更重要的是国外的老人更愿意享受属于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例如可以出去旅游,可以参加老年学习等),当然我不否定现在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上老年大学、跳跳广场舞、组团旅游),但是因为现在我们大多老龄人口还是在60-70岁左右,他们还跳得动广场舞,但如果再过10-20年之后,80岁了大妈们还继续能摆动那曼妙舞姿吗?

我给各位一个联想的时间:当10-20年之后,现在35岁左右的80后步入中年,而他们的父母已经步入70-80岁,如果医学发达,可能父母的父母依然100岁健在,那他们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20多岁的孩子将会是如何的处境?深入想想有没有为这个孩子感觉毛骨悚然,背负在身上的那份责任也许会让他喘不过气来,因为毕竟他还需要照顾未来自己成家后的孩子。所以我们常常说现在的80后苦,之前网络有一张很火的图,一个年轻人在两个病床前,手握两个老人的手,但却有心无力(其实真的很现实)。那你想想未来那个孩子,要照顾双方4个,甚至8个老人呢?所以现在政府要鼓励生二胎,只是这高昂的教育费用开支,医疗福利的不健全,也让很多本想生二胎的家庭,望而却步。(而且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社会发展到一定的过程,生育率下降也将是必然的存在。)

这些风险都在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依然在用传统的隐形契约的模式(养儿防老的基本逻辑)来规划未来自己的晚年生活。但其实从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知道这其实可以算是一种道德的绑架,或者是给孩子爱的负累(估计这么说会得到抨击一大片)。但是北京大学的胡适校长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金融和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长大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准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父母预备子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现代人。

从银色经济的发展到个人养老投资规划

在中国这般人口众多的国度,仅靠国家保障来实现养老规划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即使真的实现了,那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政府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希望自己的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强盛,而不是成为国家的负累。所以更好的做好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和商业养老保障体系的结合和健全,这才是支持中国经济长期良好发展的基础。

(二)银色经济和养老产业

谈到银色经济,我们先来说一下定义:银色经济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和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金融和消费的总称。其实我们都知道组成一个国家GDP的部分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我们看到当下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外在影响,对于出口确实造成了一些冲击,但是我觉得从长线来看影响会被慢慢平滑。但是随着过去10年货币的亚中超发,未来爱投资和政府购买上一定会相对的谨慎。我们可以看到消费会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GDP增量体现。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发觉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对于未来中国消费的增长就是有关重要了。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分析:从国际上来看,国外发达国家的消费基本会在孩子教育期、年轻期(基本是15-35岁)、老年初期(55岁-70岁),而中国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的消费都在15-35岁的年轻人身上,而当我们55岁之后的消费是呈现直线下降的模式。同时在消费资金的来源方面,国外基本来源于国家养老金补给 、劳动收入补给(因为国外很多人在55岁退休之后还在继续工作,例如韩国退休金是3000元,继续工作还可以拿到2万-3万韩币)、资本利得(例如美国有非常完善的401K养老计划,投资者通过长期的投资类市场获取了相对丰厚的投资收益)。而在中国,基本60岁左右退休后,大多数的老人就仅是依靠国家下发的养老金度日,而各地养老金和工作时收入的替代率仅在30%-40%,如果再结合65岁之后医疗费用支出的直线上升,所以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必然直线下降。

我们来看银色经济发展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身体状况良好,有独立生活能力、需求主要为日常生活。

从银色经济的发展到个人养老投资规划

第二个阶段:处于失能和半失能状态,需要生活互助。

第三个阶段L处于完全失能、失智和临终阶段,需要完全护理。

其实从数据来看:当下我们正处于发展养老产业最佳的时点。因为我们大多数的老龄人口还处于60-69岁的第一阶段,我们还有充裕的时间来布局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养老服务

不过在整个养老消费布局的过程中,资金是省不掉的一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随着我在上文所说的,现在年轻人希望自己退休的时间越来越早,也就意味着需要准备的消费资金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当下养老需要准备的中位数是182万元,随着货币通胀和时间的推延,这个费用还将不断的升高;但是当下已经为自己的养老开始做准备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基本35岁以下开始做养老规划的至于40%左右,要到接近50岁,这个数字才超过半数而已。同时中国人养老金储蓄的观念大多还停留在单纯的银行储蓄上(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高储蓄国家),除了依靠国家养老金支付之外。提前为自己配置年金产品和进行权益类投资积累养老资金的确实不多(这处于中国人对于保险产品的认知误区和中国股票投资市场的不健全)。养老组合模式的过分单一,让未来的养老金积累出现的严重的问题。前段时间网络有过一个调研,当下到底有多少人每月有存养老储蓄的习惯?结果实在惊人,有61%的尚未开始储蓄,每月储蓄在3000元以上的仅占5%。(当然我们看到63%的人是说自己缺乏资金,确实现在中国社会的消费水平确实不低,但是不乏其中也存在对养老储蓄没有专业的配置知识的原因。

大家想想,每个人都会老,如果想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开心、自在和愉悦,除了靠国家那一点点微薄的养老金之外,尽快为自己建立专款专用的补充养老金账户也是刚性需求。我想给各位一句箴言:

“在储备养老金的问题上,少给自己借口,尽快落实的实际中,越早规划对自己才最好,未来的你会对自己尽早的做了这个决定而感谢。”

从银色经济的发展到个人养老投资规划

(三)中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之前我也写过一篇专题文章来讨论过我国的养老金体系。中国的养老金保障体系主要分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企业年和商业个人养老保险。据统计,中国所有参保人群大概在2亿人(请试想中国14亿的总人口,参保人数只占到总人数的15%)。其实参加单位企业年金的只有2000多万人,也就是说如果您在的企业既有帮您缴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又有进行企业年金的,那您是全国最幸运的10%之列,您的养老可以想对的释怀一下。但反之,如果没有企业年金,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又缴纳的很低的朋友们,那你们应该尽快的为自己想想未来养老问题了。

其实中国目前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缴费比例20%在全球来说都是比较高的了,此外还有进入个人账户的8%。不过我们需要清楚知晓,在中国人口如此众多,而且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未来,再加上当下养老金亏空的现实,未来仅依靠国家养老金,养老风险可想而知。

我请各位联想一个问题:如果您辛辛苦苦工作了30年,终于等到了退休,结果不幸生病早逝了,那您30年统筹下来的国家基本养老金部分就都做了社会责任了,当然原本进入个人账户的8%还可以拿到(随着出生率的持续低迷,如果未来缴纳国家养老金的年轻人数量越来也少呢?仅仅依靠国家养老金,能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已经要偷笑了。)但是如果每一个参保者都可以尽早的为自己配置商业养老保险,及时出现以上这种悲剧,至少自己那么多年的辛勤付出,还可以连本带息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当然尽社会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公民养老的问题也是十分关注的,我们政府也在尝试推出更多的能够满足养老投资需求的品种,例如最近的养老目标基金、可以享受税收抵扣的养老保险产品、最近个税改革之后的税延养老产品等。我相信随着老百姓对于养老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变,未来中国的养老投资市场一定也会越来越丰富。

(四)养老金融与发展

从银色经济的发展到个人养老投资规划

在中国养老金融的发展上,我们也借鉴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很多优秀的经验,我们也在开始试点养老金入市体制。我们也在实践养老金产品抵税模式。我们也在发展类似富达基金的目标养老产品。那么在老百姓的养老投资方面,我们更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呢?

首先养老金必须要实现安全和收益稳定的效果。所以在养老产品的配置方面太平养老投资,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稳健类的投资组合模式。就仿佛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习惯使用金字塔投资模型,其实在养老产品的组合上,我们也依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银行储蓄和商业年金产品作为整个养老投资模型的底仓,年金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年化5%左右的固定年金领取需求,这样及时其他顶端的投资有风险,最起码我们有地基资金可以帮助我们安享晚年生活。此外我们需要配置一些投资类的资产增加整体养老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不过处于安全性和收益稳健的考虑,我建议选择一些债券类的投资品种和目标养老基金产品组合(从数据分析来看,债券投资产品长期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6 .5%左右,目标养老基金的长期回报可能更高一些,这样综合下来可以实现10-15年资产翻倍的养老目标。)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必然会改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模式,像以往那般单一的储蓄模式是绝对没有办法满足未来养老的需求。未来随着不同年龄风险承受能力,分散性的投资在不同属性的金融资产中是必然的趋势。通过在满足安全和收益的底层保险产品的选择上,年金保险、万能险、投资连结保险均是非常不错的组合品。

同时在进行养老投资规划是,必须提醒自己注意:

1、目标锁定:长期为养老生活做准备,必须专款专用。

从银色经济的发展到个人养老投资规划

2、风险隔离:进行养老规划的资金不能和工作、生意经营、家庭购房购车等冲突,必须隔离。

3、余寿风险:随着人寿命的不断延长,长期年金返还必须针对预期余寿的不确定性。(年金可以实现活多久领多久)

4、文件收益:养老投资产品不要一味追求风险资产,应该首要考虑稳健保值,对抗未来不确定的通胀风险。

5、不要让自己产生收入和价值的幻觉:很多时候我们会用现在的货币时间价值去对比未来的,但其实不是一个概念的。

6、健康错觉:年轻人往往会用当下的健康水平去衡量自己年老时候的健康水平,但其实健康时候医疗费用开始只是65岁退休后医疗费用支出的1/10,甚至更少。但是年轻时候配置医疗保障类产品的支出同样也是45岁之后配置健康医疗保险产品费用的1/10。那请问每一个年轻人:

“花更少的钱,却可以获得相同,甚至更多的医疗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花更少的钱,却可以获得相同,甚至更多的固定领取养老金,何乐而不为呢?”

看完这篇文章,年轻人们,让我们不要再纠结、不要再迟疑、不要再犹豫,尽快为自己建议一个专款专用的养老投资账户,尽快实在财富自由,让未来的养老生活更色彩斑斓。

相关文章:

  •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20202022-12-09 18:53:20
  • “智慧+养老”,2022年乐龄服务项目决赛在深收官2022-12-09 18:53:20
  • 未来怎么养老?人口老龄化呼唤创新型“医养结合”模式!2022-12-09 18:53:20
  • 天水市虚拟养老院正在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助推养老事业的发展!2022-12-09 18:53:20
  • 浙江省兴办养老机构省级优惠政策一览2022-12-09 18:53:20
  • 4、2022年养老保险最新补缴政策是什么2022-12-09 18:53:20
  • “医养联动”破解农村养老难题2022-12-09 18:53:20
  • 中国人寿发力康养融合 国寿嘉园荣获“中国保险创新大奖”2022-12-09 18:53:20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