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 > 正文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而如今,这些老人大部分也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养老。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可以说,“6070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农村最为紧迫的养老需求,最为突出的养老矛盾,最为沉重的养老负担。而在时代巨变后,这些农村老人们又如何在利用土地成为自己“老有所养”的依靠呢?

缺少支持,养老成为困境

“6070老人”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典型。他们的父代基本处于半失能或失能状态,他们的养老需求有限,其养老安排也多由后者按照传统方式加以照料,并辅以国家发放的津贴。

“6070老人”的子代,多已进城谋生,逐渐融入到了城市工业制度中,其自身的养老压力尚未完全显现。一方面是父代和自身沉重紧迫的养老负担,另一方面是无法从子代获得在地养老支持。“6070老人”的老年危机正逐步逼近。

养老保障,本质上是代际之间的资源交换,这一交换具有延时性,因此,需要以一定的文化制度作为中介。在中国传统社会,这一功能由“孝文化(孝道)”提供。当前时期,传统“孝道”逐渐坍塌,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能完整覆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经由传统孝道的维系,“6070老人”尚能履行对其父代(“80老人”)的孝亲责任。而在“6070老人”与子代之间,传统孝道的作用有限,即是说,履行对父代的孝亲责任,不能“转化为”子代的孝亲责任。

同时,城市生活背景为子代提供了更高的经济社会地位,在新型“养老”制度建构中,子代占据着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优势。失去了经济和道德优势的老人很难在亲子体系中掌握主动权,同时也无法从子女那里得到足够的养老支持。

“6070老人”面临着这样的难题:面对父代,他们要依照传统孝道安排,对其尽孝;面对子代,他们又失去了传统孝道的凭借,需要重新规划自身“养老”安排。在这两方面之间,又是愈发紧迫的自身养老需求。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当然对于这类老人,并非没有相应的措施。然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显然是涵括城乡的体系建设目标。那么,对于农村来说,什么是“居家”呢?相应的社会服务支持网络由谁提供?他们的家属支持如何提供?等等,这些问题农村又显然与城市不同。

可以说,“6070老人”用一根断裂的扁担,维系着三代人的社会关系,他们承担着双重养老压力。那么,面对这样的双重危机,“6070老人”是否只能坐以待毙?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一代?

积极转变思维,强化土地养老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土地权利是最重要的农民权利,这一点,无需赘言。而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土地更是养老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内容,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难和处境息息相关。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在许多研究中,农村老年人似乎只是一群等待社会或家庭救济的人,被冠之以被动、依赖的刻板印象。对他们的描述,使得人们只是想起了“失能”“孤独”“依赖子女”。

事实上,面对养老压力,农村老年人并非听天由命、逆来顺受,而是发挥能动性,重新规划,积极组织自身的养老安排。农村老年人积极通过土地自发流转的方式获得养老支持,补充制度化养老保障的不足。

同时,农村老人进一步为子女的城市生活提供支持和理解,创造性地维系和设计与子代之间的关系。进而维系了传统的代际关系,为未来的“传统”家庭养老提供了保障。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一手抓土地,一手抓儿子”就是“6070 老人”的现实选择,土地收入的货币化被低估。农村老年人往往将种地与副业相结合,获得的收益基本能维持生活,甚至还略有结余。

而且如今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也给了农村老人“以地养老”得更多可能。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可以选择将土地进行流转,所得到的收益用来支撑自己的生活,不仅减少了子辈的养老支出,还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

“农村发展”不再被简单视作农村的现代化和资本化。而是转向通过多部门协同,共同解决经济发展、贫困和生计维持等问题的社会再平衡过程。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这一认识强调了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和广泛性。主张运用一种多机构、跨部门共同协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把传统上被忽视的乡村群体利益置于优先的位置,将焦点集中于老百姓身上。

但是为了推进这一新型“农村”,不能全靠老年人自救。还急需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当前的养老处境和需求,急需建设完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体系。

注重社会保障,积极提供福利

土地流转对农村老人养老至关重要。在推动大规模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重视土地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作用,并出台相关的辅助政策,更好地维护老人的利益,防止他们成为土地市场化流转中的利益受损者。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第一,重视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差异性原则。在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强弱的问题上,要考虑群体的差异性,区别看待。既要把代际分工结构下的父代与子代区 分开,又要把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区分开。

一是两代农民工对土地流转的看法存在代际差异,农一代更看重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土地的经济增值功能和产权完善。二是能动的“6070 老人”更看重土地的自我养老功能,依赖的“80 老人”更在意土地转出获得的租金。

因此,有必要以年龄为依据,将农村老年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专门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实行不同的土地养老政策。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切实解决掉养老这个问题。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第二,避免阶层固化原则。因此,应该呼吁土地制度的决策部门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重视不同阶层的农民利益保护,兼顾贫弱阶层向上流动的利益诉求,确保没有农民因为土地市场化流转而利益受损,进而做到保障效果的最优解。

第三,兼顾公平原则。在考虑如何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应将效率延伸至公平,注重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农户的权益保护,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保障低收入农户在土地市场化流转过程中的利益。

此外,养老政策也要分区域对症下药。在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区,还没有条件将社会保障从土地上剥离,那里的土地制度安排则要以公平为主;发达地区基本达到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其土地制度安排可以优先提高效率。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发扬家庭养老

农民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理应享受与城镇职工一样的退

休待遇。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税的缴纳、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且,足够的社会养老金对于个体生活预期的影响是直接的。它能够帮助农村老年人顺利完成生命历程中的角色转换,增强其改变传统生活预期的个人主动性和实际能力。

一方面,通过增进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的生活预期符合既定社会结构与历史时间的要求。比如,按照社会认可的规范、价值,做出适当有尊严的安排,为个体购买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经济等方面的准备。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另一方面,通过增进个体的发展,使个人具备发挥能动作用、改变原有生活预期、生命轨迹的可能。比如,培养农村老年人不依赖子女的独立人格,与子女维持一种互为尊重、平等的互动关系。

建立土地和农民养老保障的有效衔接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探索土地从家庭养老走向自我养老再到社会养老的整合机制。二是建立土地权利退出与“农民退休”的关联机制。三是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原则。

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逐渐剥离土地保障功能,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全民参保计划”的内在要求。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发现,家庭养老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增强家庭发展能力,还能完善与修复家庭功能,维护与重建家庭养老的功能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

家庭养老作为一种存在的文化模式农村养老政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要通过价值观教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来建设中华美德,促进农村家庭养老的健康发展,让“一手抓土地,一手抓儿子”的农村老人值得期待。

小结

面对养老问题,要认识和尊重不同同期群的特殊养老处境,要入境问俗、量体裁衣地制定农村养老政策。土地无疑是农村老年人重要的养老保障手段,土地更是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以地养老?老龄化来袭,农村老人该如何应对?

我们要注重土地政策与养老保障政策的协同性。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人,针对他们对土地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和养老保障政策,才能让所有老人都“老有所养”。

(文章不作商业用途,无意侵犯任何人的权益,如有信息纰漏请私信作者修正。

本文系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洗稿必究。)

相关文章:

  • 想在农村开个养老院,可行吗?我们提供了几点建议供参考2023-02-02 16:11:58
  • 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政界、学界、民间组织代表共商农村养老新模式2023-02-02 16:11:58
  • 关于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2023-02-02 16:11:58
  •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23-02-02 16:11:58
  • 农村社保补缴有补贴吗?农村社保补缴的坏处2023-02-02 16:11:58
  • 目前养老院国家一年补助多少钱?农村养老院申请流程及补贴标准2023-02-02 16:11:58
  • 注意:2019年农村养老政策新变化,分别是这四大方面2023-02-02 16:11:58
  • 我国农村养老的政策选择2023-02-02 16:11:58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