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养 > 正文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1学术大会为期三天,百余位专家学者通过报告、演讲、对话形成了约28万字的珍贵发言。本期为您带来了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从去年的七普,到最近国家公布出生人口的出生率呈现断崖式的下降,人口老龄化是以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汹涌澎湃的态势扑面而来。我个人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幸福的烦恼。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人口约5.4亿;到共产党100年的时候,仅老年人口就达5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们才奋斗了70多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美国了。1949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35岁,那是积贫积弱,年年战乱的结果。而美国在1949年的时候,已经是世界强国,它的人均预期寿命是68岁。但是到2020年,由于新冠,由于各种问题,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去年是历史上最大幅度的下降,下降了1.5岁,所以现在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7.3岁。我们中国2019年就是77.3岁。2021年的数据没出来,但是肯定超过77.3岁。所以当前中国14.12亿人,人均寿命已经超过美国,我觉得这是我们伟大的成就,但是面对老龄化,这是幸福的烦恼。本文的主题是:中国式医养结合的探讨,怎么样让老年人生活得健康幸福?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各种政策不断出台。今年开始实施的“十四五”规划提到,要构建居家、设施、机构向协调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我们要走中国式的养老模式。最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也特别提到这个,老龄化的趋势在加速。按照现在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75岁以后才是老人。我国现在定义60岁为老人,稍微早了一点。我相信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在77.3岁,在77.3岁之前,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但是有一点不可避免,就是人老了以后,对医疗的需求提高。人老了以后,吃不动了,玩不动了,各方面需求其实都已经在减少,消费在减少,但是对医疗的需求可以说是与日俱增,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严格地说你只要把一个人搁在现代的医疗设备救助仪器上,让他保持着生理指标还有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费用谁来出?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老年人医疗需求高。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刚才王主任讲到了,老年人的疾病,这是我们用数据证实一下,基本上人老了以后,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由于衰老带来的各种疾病,有了这些疾病以后,就需要治疗和照料。所以老年人的医疗与照料的需求其实在不断增加,这是大家可以看到没有患慢性病的,有一种的,有两种的,有三种以上的,它对于医疗与照顾的需求都是在不断上升的。它的需求上升,当然费用也在上升,所以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的支出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年纪越高,对医疗的需求就越高,这是我们做的无论城乡分组,现在大的趋势都是一样的。

大家也看到,这次疫情是非常好的一个照妖镜。很多过去我们羡慕的,比如美国,比如欧洲,因为这场疫情,美国和欧洲的养老院基本灭掉了,因为死亡率最高,基本老年人送到那,不断反复感染,不断死亡。欧洲福利国家,它以往做得很好,但是在这次疫情中,不仅美国做得很差,欧洲福利国家做得也都很差。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的医疗的费用太贵了,以至于国家无法承担。我们在去年疫情的第一时间,大家都知道国家就是免费救治、免费检测、免费救治,包括疫苗免费。其实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现在都没有承诺,免费检测、免费救治,以及免费医疗。原因是什么?美国医疗费用占到GDP的18%,是最大的支出,各行各业,医疗在美国是最大的支出,成人医疗、老人医疗,这是美国财政最大项的支出,这两项加起来占到近20%。因此,美国政府没有办法,它只能靠印点钞票,发点钱帮助大家渡过疫情难关,而在支撑全民的医疗和老年医疗方面,它没有办法。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所以从美国的例子,欧洲的例子可以看出,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上升是个规律,如何有效地控制,不要把老年衰老当成疾病在治疗——如果你把衰老当成疾病治疗,美国都承担不起,都把美国拖跨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设计中国医养康养结合的路上,一定要借鉴它们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医养结合的路,同时没有一个国家谈医养,医疗就是医疗,养老就是养老,但是我国在探索医养结合。大概可以分成这五种模式。第一种,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设计养老院,医疗机构与养老院的协作,签和约。还有新建医养结合机构,另外就是医养结合进社区。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的优和劣,在各个地方的试点中,效果也一样。比如最早的原有的医疗结构开展养老服务的应该是青岛,它把二级医院转成了医养结合的机构。但是在青岛做得很好,到了别的地方,效果好像不是很好。原因在于,除非活不下去,一般医院没有设置激励机制。医养结合,是给老人提供医疗照料,不仅仅是医,还有养,而我们一般的医院做不了养,它只有医的功能。对于传统模式的挑战,现在能做好的不太多。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第二种,原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这也是现在各地探索比较普遍的模式。但是它也遇到很多的问题。原因在于,需求端护理费用很高。原来护理费用就高,现在把医加进去,更高。供给端的养老机构其实是缺医疗的。现在新建一个进来,这是需要时间增加它的专业性。这条路也在探索,但是非常成功的案例还不多。第三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这也是非常普遍的医养结合,也是各有利弊,怎么能够让它合作得好,这也是要很多的组织协调的工作。第四种,新建医养结合机构。一般来说是新的社区,尤其是高端社区,以商业、房地产为主催生的。这个很明确,它服务的人群是先富的人群,它的普遍性不行,这个人群是有消费能力的。但它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不是雪中送炭的。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第五种,医养结合进社区,家庭医生和社区养老中心结合。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它的优点和缺点也都很明显。它是很受老人欢迎,而且普遍推广的一个模式。但是它的缺点就是我们的社区托不托得住?我们的家庭医生能不能除了提供医,还能把养的功能融到一起?这是非常缺乏的。随着我国每年千万级老人的增加,在家庭医生方面,社区本身就比较薄弱虚拟养老院和医养结合平台,如果把这个功能加上去,能不能完成这个功能,这也是现在探讨的。

这五种医养结合的模式,实事求是的说,都还是在机构,只是在第一个层次。我个人认为医养结合得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机构怎么样来组合,是机构性的,物理性的。第二个层次,是治理体系的,这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机构层面上,我们现在还是多头管理的,卫健委成立了以后,把民政养老的功能拿过去,但是实际上它还没有长起来,这个功能在各个地方,至少是到省市县,都还没有成型。所以多头行政的格局怎么解决,包括跟医保怎么合作,所有现在涉及到养老的这些行政机构,它怎么整合,没有整合,医养怎么整合,因为医和养分属不同部门。第三个层次,再就是人才整合,前面的五种全国探索模式到最后都是人才的问题,我们的人才对老年人医养、康养,把它合起来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哪里虚拟养老院和医养结合平台,而且队伍在哪里,现在严重缺乏。第四个层次,再就是筹资模式的增高。钱从哪里来?到底是养老金,养老护理员院那边的,还是医保。现在一些社会上办的医养结合结构,它是为了套医保的,这个形成很大的问题。医养结合真正的融合可能要在这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反而是简单的,真正难的是二、三、四这几个层面怎么融合起来。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好在国家高度重视,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国家最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出台,就说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建立医养结合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我特别希望明年二十大以后,我国能够真正成立一个管老龄的机构,能够把所有的功能整合起来,放在卫健委也可以,放在民政也可以,放在医保都可以,但是要有实体融合的功能,因为协调机构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还有,《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意见》特别谈到,要结合各地实际来探索中国式的养老,讲到要试试智慧助老。我想补充一点。医养怎么结合,在地方探索上,兰州已经做了。它的城关区大概有近20万老人,那里建立的是虚拟养老院。未来中国一定是居家养老,但是靠智慧,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给所有人提供医养、康养、健康照料一体化的服务。这就是兰州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所有老人的信息都在这个平台上,然后把老人的需求分类,年轻的老人、失能的老人,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的分类,服务也是标准化的。他们现在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呢?在虚拟养老院注册的老人,你完全是智慧型养老。你有什么需求,发短信也可以,微信也可以,打电话也可以,这个虚拟养老院给你提供上门的服务。完全失能的老人都可以居家养老,由虚拟养老院给你提供服务。它是医养、康养、照护、生活的管理一体化全方位的平台。这个平台把老人的健康信息都收取了。也就是说,我随时可以给老人提供健康管理。例如在老年人还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波动时,平台那边就知道了。随着我们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未来可能每个人身上都装备着可穿戴设备,也就说你的健康可能是智慧型机器人在管。我想这才是解决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世界难题的养老问题。因为人严重缺乏,本来老龄化就缺劳动力。那谁来呢?靠机器,靠智慧。所以未来智慧养老和智慧健康都是连在一起的,就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2021大会专家报告|李玲:中国式老年医养结合的探讨

此外,我特别还想谈一点,就是我们中医药。谁也没有想到新冠疫情会持续这么久,已经两年了。现在世卫组织说,疫情可能明年结束。但是别忘了去年这个时候世卫组织也说明年,但实际上呢?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西方国家不采取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动态清零措施,就是把病毒闷死,让它没法变异,单靠疫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疫苗研发的速度远远慢于病毒变异的速度。这其实就是美国这个最发达国家、医学如此发达的国家,为什么它花这么多的医疗费用,却造成了当前人均预期寿命低于我们中国的结果。因为健康不仅仅是医疗带来的,它更是你的精神、身体、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适应程度综合的结果。

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有智慧的。中国这次抗疫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制度和中国智慧的一个集成,我想我们应该把这个特色优势平移到养老上。未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通过我们制度的优势。文化的优势、组织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一个可以为人类带来光明未来的中国式养老。

编辑排版:谢 亮美 术:方雪媛审 校:赵膺祚

相关文章:

  •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20202022-12-09 18:53:00
  • 未来怎么养老?人口老龄化呼唤创新型“医养结合”模式!2022-12-09 18:53:00
  • 零距离,秒医疗 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2022-12-09 18:53:00
  • 全国第二届医养结合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养居资源共享平台产业推进会在铜川举行2022-12-09 18:53:00
  • 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在我区投入使用2022-12-09 18:53:00
  • “医养联动”破解农村养老难题2022-12-09 18:53:00
  • 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沟通会2022-12-09 18:53:00
  • 医养结合为老年人开辟老有所依新路——本报记者走访宝鸡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022-12-09 18:53:00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