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老机构 > 正文

四川省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课题组成员:王运洪 成腊英

张兰英 张艳丽

执 笔:张兰英 成腊英

《调查研究报告》第1期 (总第127期)2017年1月8日

四川省攀枝花市依托阳光、气候、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运用“产业”的思维,积极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模式,着力完善康养产业链条,加速做大做强康养产业。突出业态耦合,大力发展康养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康养产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持续推动了康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大力发展我市康养产业,市发改委、市政府研究室组成专题调研组,近日赴攀枝花市进行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攀枝花市基本情况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攀枝花也是中国三线建设城市,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几十万建设者来到这沟壑纵横的裂谷深处,历经千辛万苦,建成了现代化的钢铁钒钛基地,并最终铸就了今天这座气势恢宏、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

攀枝花市下辖三区两县,俗称“有米有盐(米易县、盐边县),有东有西(东区、西区),天时地利人和(仁和区)”,面积740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3.56万。42个民族在此融合聚居,其中汉族占87%,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傈僳族、苗族等。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14.68亿元,人均8.22万元,居全省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76亿元,人均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860元、14057元,均居全省第二;工业化率67.5%,居全省第一;城镇化率65.34%,居全省第二。是中国钒钛之都,是中国康养胜地。

二、攀枝花市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新世纪新时代,在生态文明建设浪潮下,攀枝花市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在民革中央的倾力推动、鼎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理念,先后举办了第一、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并紧紧围绕建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这一战略定位,将发展康养产业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用好独特的光热气候和物产资源,做大做响阳光康养品牌,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以完善工作机制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机构。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一个总体规划、一个标准、一个基金、一批项目、一套机制“五个一”工作抓手,构建起了“高层推动、市县联动、企业主动、项目带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强化规划、政策引领和支撑;探索建立了康养产业标准体系,引导产业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组建了总规模50亿元的康养产业投资基金,着力优化资本结构,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以规划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加大路径探索力度。康养产业发展,是该市“首创”,国内无法找到现成的经验和做法,他们也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推进。2012年,瞄准国内外庞大的阳光、休闲、运动、养身、养老消费市场,创造性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2014年12月,“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这里举办。今年12月9日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

二是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先后编制了《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攀枝花创建(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发展规划》《攀枝花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二滩湖区旅游开发总体策划》等专项规划,力争2020年前成为全国首个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和第一批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目前,正在编制《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攀枝花市康养产业人才发展规划》。

(三)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产业发展路径逐渐明晰。找准产业融合切入点,制定“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五个“康养+”产业方案,推进康养与农业、工业、医疗、旅游、运动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为康养产业赋予更多内涵。“康养+农业”方面,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推动“产区变景区”;大力发展体验农业,推动“田园变公园”;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推动“产品变商品”。“康养+工业”方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持续提升康养“洁净度”;推进工业转型发展,提升康养“精品度”;推进工业智能发展,提升康养“温馨度”。“康养+医疗”方面,织好医疗“保障网”,扩大康养“辐射圈”;找准医养“结合点”,延伸康养“产业链”;扩大合作“朋友圈”,构筑康养“大联盟”。“康养+旅游”方面,坚持“特色化”发展,筑牢康养旅游基础;坚持“差异化”发展,创新康养旅游模式;坚持“品牌化”发展,强化康养旅游营销。“康养+运动”方面,高标准建好“运动场”,提升康养供给能力;高水平办好“运动会”,彰显康养胜地魅力;高起点培养“运动员”攀枝花康养,激发阳光花城活力。

二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花舞人间景区一期、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德铭菩提苑养护中心等一批重大康养项目群相继建成运营;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射箭、飞碟射击及四川省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竞训基地建成投用;国内首家康养学院——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建成开学,三线建设博物馆建成投用并跻身国家级博物馆;花城新区医院、中国·攀枝花阳光森林体育公园等康养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确定打造红格、平地、阿署达、庄上、撒莲5个特色康养示范小镇和红格、安宁河谷、大河3个康养示范片,目前正在加紧规划。

(四)以基础设施为支撑,加强品牌建设

一是逐步构建立体交通格局。成都—攀枝花—昆明高速公路、丽江—攀枝花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成通车,攀枝花—大理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攀枝花—宜宾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成昆铁路复线加快推进;开通攀枝花至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深圳、武汉等重点城市航线,对外通达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成五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成国家A级以上景区19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各1个,星级宾馆18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58家,全市接待床位近4万张;建成标准体育场地1171个,沿江、滨河景观步道、健身步道30余公里,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

三是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强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试点和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城乡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全面构建“9073”(90%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养老格局。以台湾敏盛(“台湾模式”)、菩提苑(“日本模式”)、红格风情小镇(“欧美模式”)、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大型康养机构模式”)、米易阳光车旅休闲度假中心(“康养综合体模式”)为代表的康养服务场所54个,养老机构49家,拥有康养床位(包含养老床位和旅游康养床位)近7万张,建成公立医院15所(其中三级甲等5所)、社会办医院16所,已具备年均10万人次老人来攀康养的接待能力。

四是打响冬季阳光康养品牌。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及系列活动、米易灯会、格萨拉索玛花节、金芒果节、石榴节、迎春庙会等地方特色节庆活动的持续举办,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四川省百镇建设暨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首届四川养生旅游节、全国金婚老人阳光行系列活动等重大论坛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招来了人气和商机,极大提升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自攀枝花市201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概念并展开产业化探索以来,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康养胜地品牌成功打响,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2—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从852.57万人增加至2062.52万人,年均增长24.72%,旅游总收入从66.85亿元增加至242.62亿元,年均增长38.02%。入攀过冬的“候鸟老人”由2013年的3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5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被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联盟、中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荣膺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全国十大避寒名城等称号。2016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报该市康养产业;2017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该市产业转型情况。四川省委、省政府把“攀枝花市发展康养产业”评为“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初步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康养基地,攀枝花正成为一座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城市。“孝敬爸妈,请到攀枝花”正在全国广为传颂。

几点启示

对于一个人,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健康是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对于一个民族,健康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一是康养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追求和努力方向,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展康养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2014年以来,康养产业发展得到了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全国老龄办、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以及地方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民革中央向国家高层领导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的建议》,提议打造攀枝花、秦皇岛“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并在两地轮流举办了三届全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康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尤其是攀枝花市,自201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概念并展开产业化探索以来,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明显提升。可以这样说,从攀枝花市点燃的康养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如今已在全国各地呈现燎原之势。

二是康养产业已迎来大发展时代。从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大企业之所以不惜重金纷纷投入到该领域,是因为康养产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产业融合更加深入,服务模式更加智慧,投资主体更加多元。攀枝花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花舞人间景区、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等均是投入上百亿元的项目,优势企业纷纷布局,打造高端养老社区及康养产业。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需求,使康养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朝阳行业。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业内人士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一系列重磅政策持续加码,使我国健康养老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三是要不断丰富创新康养产业内涵。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康养+”理念,不同于传统的养老,是以康养理念为引领,通过“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以阳光康养为特色的优势产业体系。比如攀枝花阿署达现代农业示范区不同于传统农业以销售成果为目的,而是以环境美化、自然观光、美丽乡村为主,吸引游客到生态环境中去旅行、探索、体验,让游客既“养眼”又“养身”,同时,因为游客的监督,阿署达的果园几乎不使用化肥,保证果品的绿色、有机。又如“康养+医疗”模式,相比传统医疗防病治病的服务模式,除提供防病治病服务外,又采用了健身养生的方法达到延缓衰老、修身养性,维护健康精神状态,实现了医疗与康养相结合。

四是要崇尚实干。倡导实干,务求实效,是攀枝花在工作和实践中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的理念。这些年攀枝花康养产业之所以发展快、变化大、人心齐、干劲足,全市上下最大的体会、最深的感触、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立足于“实”,全力抓实,狠抓落实。务实的理念、务实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为实现该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对加快我市康养产业的几点建议

康养产业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2个转型发展攻坚重点产业之一,也是焦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康养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把发展“体育+旅游+康养”新业态,建设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7年,博爱县青天河景区和修武县青龙峡景区被有关部门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焦作市被国家工信委等单位评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尽管我市康养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先进地区相比、和人们对康养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攀枝花市的成功实践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范本。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和开放合作会议精神,营造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氛围,正视差距,补齐短板,迎头赶上,加快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建设,再谋划推进一批健康养老产业项目,争取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处于全省前列。

二是规划先行,融合发展。开展我市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摸清现状,提出目标和建设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郑州,融入郑焦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用好“山水焦作”“养生太极拳”名片,尽快实现康养项目落地。着力构建以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医疗服务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为核心,绿色农业、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产业为支撑的“5+N”阳光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三是招大引强,项目为王。加快与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等世界级康养产业公司、康养基金和河南建丰集团等合作,在修武云台山、武陟嘉应观、温县太极拳发源地、沿黄生态带等关键点划出部分区域,由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等世界级康养产业公司、康养基金建设康养产业项目或康养小镇,强力推进我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四是先行先试,政策扶持。一是加大与国家和省的汇报沟通衔接力度,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二是进行金融体制试验和创新,探索建立“养老银行”,实现养老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三是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康养产业,进一步完善用地、税收等政策优惠,形成竞争性、开放性的康养服务市场。

五是“三养”结合,重点突破。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重点突破口,着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同时,发挥太极功夫文化优势,探索“体养结合”新模式;利用四大怀药和饮食文化优势,创新“食养结合”的传统养生模式。“三养”结合,打造高品质的绿色、阳光“养身养心养老基地”,使其成为强身健体、休闲养生目的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