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养老 > 正文

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建议

除政策支持外,试点落地也初见成效。目前,全国共有238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130条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和29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申报也已启动。

二、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现状

自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以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一)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智慧养老是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技术与老年人的智能交互,深度挖掘健康养老需求,高效对接健康养老资源,向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养老服务的创新的养老模式。[5]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是在传统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慧养老平台为基础,以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服务对象为主体。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其中智慧养老产品是实现智慧养老模式的工具和手段;而向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根本目标。服务对象为包含居家养老老人、社区养老老人以及机构养老老人在内的所有老年人。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通过线下智能设备(智慧养老产品)搜集信息向线上智慧养老平台输入老年人的潜在需求;同时,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模式:借助线上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资源挖掘养老需求,由线下服务供应商根据线上平台的分配,有针对性地向老年群体精准输出服务,形成闭合环路,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匹配。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建议

图1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结构图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实现智慧养老的基础建设,通过借助老年服务技术、医疗保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技术层面的资源,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社区服务平台对接,一方面搜集并建立老年人、企业、医院、健康专家(主要是全科医生)、智能设备企业等实体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呼叫中心、无线定位系统、健康监护系统、预约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政务服务等服务系统,在服务内容全覆盖的基础上发挥平台的聚集效应。老年人通过对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足不出户”便可将送餐、家政服务、购物、医疗护理、办理政务服务等需求上传,再由平台调度中心将获取的需求大数据分配给服务供应商或社区工作人员,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

智慧养老产品(智能设备)是指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智能化养老产品。目前的趋势是加快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智能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从基础的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健康检测设备、生活辅助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床垫、动态心电记录仪、居家看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在社区中心配备公用的自助体检设备,根据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和需求在其家中配备相应的智能设施。

智慧养老服务的提供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及时、规范、高效、温情的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慢性病管理、互联网健康管理、居家健康管理、生活照护、个性化健康管理、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等。具体而言,慢性病管理包括照护、心脏病预防远程心电监控、物联网智能慢病综合管理、家庭医生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管理包括掌上云医院健康咨询、微医互联网健康咨询;居家健康管理包括管家帮智慧养老服务、护士上门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及随访服务、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生活照护包括老年人生化照护服务、虚拟养老院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过程监管;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面向中高端人群的健康管理、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亲情管理服务系统。

表3 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体系

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建议

资料来源:工信部、民政部、原卫计委,《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二)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的主要实施模式

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可分为四种模式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智能机构养老服务、智慧城市养老服务。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利用智能设备(如智能腕表、电子呼叫器、安全仪器等)和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远程监控检测、生活服务、SOS 呼叫、远程亲情关爱和跌倒报警等服务。社区通过智慧社区居家服务平台准确获取辖区内老年人的数据,通过服务监管,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子女等通过客户端获悉老年人位置,紧急情况下可第一时间获取报警情况。社区服务提供商可通过智慧社区居家服务平台,增加销售渠道,通过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服务。老年人通过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可以享受到居家养老的全面服务。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国内各地探索智慧养老最普遍的模式,其中代表包括绍兴“标准化、全覆盖”模式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洛阳延安社区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的10分钟智慧服务圈、北京朝阳区安贞街道通过“一点孝心”APP客户端提供自助售餐服务、上海“安康通”、西安的“关护通”、“家事宝”等老人智能手机提供智能家居养老服务等。

智慧医养结合服务依托支撑医养结合业务运作的网络平台,老年人借助智能设备接入平台,社区或养老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机构通过使用智能设备老年人提供日常看护、安养照料、科学进餐、医疗监测、康复治疗等服务。目前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有四种类型:一是居家巡诊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养老中心与居家老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借助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形式实现“居家巡诊”;二是医中加养模式。依托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三是养中加医模式。依托“互联网+健康服务”技术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安养照料、医疗检测、康复护理等服务;四是医养相邻模式,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临近的养老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服务。北京寸草春晖养老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照顾服务,辽阳美林园社区养老服务站(颐养服务中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的专业医养服务都是这种模式的实践。

智慧机构养老服务是指养老机构通过使用智慧机构养老服务系统以及相关的智能化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老人的基本信息、医疗信息等反馈给医护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实时监控。如黑龙江乐活医养家园,北京昌平汇晨养老机构等养老机构都是通过智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品种多样、高效便捷的特色服务.

智慧城市养老服务是在建设智慧城市背景下,将智慧养老服务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适老化改造中,在城市实现智能化的同时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养老服务中,实现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和精准化。天津市通过开发出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关爱智能腕表、一键通呼叫器等智能设备提供多项适合居家养老的服务,浙江乌镇“智慧养老”线上平台通过“智能居家照护”、“远程健康照护”、“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设备,利用阿里云服务器、APP等进行远程管理,都是这一模式的实践。[6]

三、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老年非网民群体将近一亿九千万,占非网民近40%。近两亿非数字公民的老年人为科技产品的适老化带来极大挑战。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助力的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智慧养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并不鲜见,真正落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还不多,技术、标准体系、资本参与、人力资源等方面还存在各种瓶颈。

技术创新的瓶颈。智慧养老智能化水平偏低,一方面,与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相关的智能传感、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生理数据(血压、血糖、心电等)采集、以及健康数据分析处理等智能设备及关键技术开发仍然不足,各地区对于涉老信息的大数据采集、有效分析、充分整合、高效应用等信息化工作滞后于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种类少,供给能力仍有待提升。智能产品主要以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相关领域为主智慧养老产业,多针对老年人康养照护与日常生活照料,只考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与生存问题,开发视角单一,服务内容基本停留在初级层面,而面向老年人特定需求的适老化、人性化设计不够,忽视该群体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导致老年群体对智慧养老产品的接收率低。因此,智慧养老产品在实现服务有效对接、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行业标准尚未建立。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智慧养老模式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智慧养老还处于试行和探索阶段,行业标准、法律法规、服务规范、质量管理和监控、风险预防、评估评价、纠纷处理、信息互联互通等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还处于空白或者起步阶段。[7]智慧养老涉及政府、平台运营商、服务供应商、医院、家庭等多个主体,但各参与主体之间在沟通、协调、合作、互动等方面都处于摸索和磨合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相关资源信息难以实现共享。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撑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但政策内容多为指导性的建议,缺少配套的执行标准或执行规范以及实施细则,导致政策不易执行的问题。另外,监管体系与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智慧养老行业较为混乱。同时,我国智慧养老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各地制定的智慧养老标准和各项准则都缺乏统一指导和规范,各类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和系统接口通信、数据格式等标准各不相同,不同的产品与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不管是智慧养老的系统开发、服务体系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是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应用,由于涵盖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加剧了智慧养老行业的混乱,导致实践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的适老化应用效果不稳定,社会资本参与适老投资建设不足,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适老化产品缺乏。

社会资本参与率低。养老行业有其特殊性,投资大且资本回收周期长,加之智慧养老产品本身研发成本和安装维护成本高,因此目前,智慧养老的推进多依赖于地方财政拨款,社会资本参与率较低。第一,智慧养老服务投资大,研发成本高,资本回收周期长,风险高,只有资本雄厚的企业才会瞄准老年市场,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家庭机器人等,同时对设备的技术维护、系统升级、后期的配套服务等要求较高,如果技术服务没跟上,企业将面临很大风险。第二,将福利服务责任与盈利目的捆绑,资本回报率低。我国养老产业有呈现市场化经营,但事实上仍然是公共服务性大于市场盈利性,导致政府过度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干预私营企业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营,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受到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智慧社区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收费及服务价格相对较低,两者叠加造成资本回收期比较长。第三,行业标准及法律规范尚未建立,智慧养老市场的投资机制尚不清晰,资金投入受到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投资风险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进入。

高素质专业人员缺乏。一方面是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大。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目前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是社区内部管理人员、志愿者和社会专职服务人员。我国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约30万人,受过专业训练者仅10万人。现有从业人员多数为40 岁以上的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不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更不具备操作与适应智慧养老设施与设备的专业技能。二是缺乏智慧养老专业从业人员。智慧养老属于新型养老模式,智慧养老融合了医疗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高。因此,除需要大批医疗护理、营养、康复、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和管理人员外,还需要从事智慧养老产品设计、智慧养老技术开发与智慧养老体系建设与规划的高级人才。这样一来,具备医疗护理、心理健康、营养学等专业知识等专业养老服务人才本身就少,而既具备技术知识又有老年照护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稀少,相对应的人才储备体系尚未建立,这就更加剧了人才的短缺程度。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智慧养老的发展。

四、推动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智慧养老服务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政府层面,构建全国统一的老年人信息平台系统,重视对大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服务网的整合与搭建,实现各地数据信息全覆盖、互联互通、资源互补。信息平台系统要做到动态更新,确保老年人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实现数据加工处理、动态指标分析、个性化推送。充分利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当地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养老服务网等收集并分析数据信息,通过分析找寻数据背后隐藏着的信息,以形成全面、实时、智能化的老龄信息感知网络,确保信息互通,协同联动。企业层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研发高水平的大数据长期跟踪监测老年发展平台,做好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促进智慧健康领域的数据共享应用;研发质优价廉的智能养老设备,重点监测老年人养老服务意愿、健康养老需求等,让老年人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二是加快行业规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第一,研究制定智慧养老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应把握智慧养老这一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推动养老服务法律规范先行,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这一领域的建设中来,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普及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第二,尽快建立统一的智慧养老模式的行业标准,包括智慧养老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运营标准和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等。行业标准的制定能够防止智慧养老行业的野蛮无序发展,加强相关行业间的有效协调和对接,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资源整合优化。第三,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和保障体系,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健康养老”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监督。抓紧建立与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相配套的行业监督和评价机制,在对不同的智慧养老服务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保证智慧养老制度体系和行业标准有效规范运行。

三是建设智慧养老产业投资激励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应创建专项产业基金,不断增大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界对智慧养老行业的关注,通过制度建设,激励并逐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养老行业。这些制度包括土地供应制度、税收优惠制度等。政府可以将土地及附着物作价入股, 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做信用背书,通过设立老龄产业发展基金, 为企业提供财务支持,保障从事养老服务企业顺利发展。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智慧养老产业的技术研发等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项目。另外,引导和集聚第三运营商与风险投资机构联盟,一些地方通过对投资企业实施资金补助和资金奖励、租金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大力吸引风投机构的参与。

四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一,鼓励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懂老年医学、护理心理、营养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又懂数据分析统计的复合型人才,符合智慧养老模式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第二,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增设老年健康、互联网技术等相关课程和加强技能训练指导等方式,帮助其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第三,促进为老服务职业化,健全考核和绩效奖惩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智慧养老服务中来。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课题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华龄出版社,2014。

[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

[3] 原新.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J].国家治理,2014,12(21):13-18.

[4] 党俊武,李晶等.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80.

[5] 左美云.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4.

[6] 张雷,韩永乐.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J].社会保障研究,2017,(2):30-37.

[7] 刘小静、杨瑛.智能养老标准化现状和需求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6,(12):130-134.

相关文章:

  • 左美云:智慧养老产业是一片蓝海2023-01-09 23:25:55
  • 平安智慧养老首个试点示范项目落地!2023-01-09 23:25:55
  • 无围彩霞给您科普智慧养老!2023-01-09 23:25:55
  • “智慧养老”:助力“银发族”智享美好生活2023-01-09 23:25:55
  • 什么是养老管理系统?盛东智慧养老为你解释2023-01-09 23:25:55
  • “智慧养老”服务的国际经验、国内实践及未来进路 —— 以吉林省为例2023-01-09 23:25:55
  • 智慧养老发展浅析与趋势展望2023-01-09 23:25:55
  • 社区居家智慧养老软件价格2023-01-09 23:25:55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