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 > 正文

中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步入瓶颈期

前几年,随着国家的调控政策的调整,一部分房地产商转入了养老地产行业,在促进房地产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小镇”一夜之间窜上热搜,“康养小镇”、“养老综合体”以及“养老+地产”、“养老+旅游”、“养老+文化”等概念也被炒的不亦乐乎。

2015年,我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更改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宣布“以机构养老为重头”的养老格局结束,养老服务的重点转向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国家的养老床位数在每千名老人30张以下,中等发达国家在30-50张之间,而发达国家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则在50张以上。

截止2021年底,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已达每千名老人31.5张,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

但遗憾的是,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却达50%以上。

按照“9073”配置要求,3%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是低限标准,而我国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总人数却只有1.5%左右。

一面是严重的老龄化程度和强烈的市场需求,而另一面则是闲置的资源和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只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现在不得不为之买单。

当然,大量的老式的养老机构,无论其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还是人力资源配置和服务等软性条件差,恐需要时日来逐步完善的。

但是,如此之大的养老床位空置率,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说白了,就一句话——现有的养老机构不是老年人想要的模样(或因为设施陈旧,老人不愿意选择;或因为价格昂贵,老人无法承受;或因为服务欠缺,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料;或囿于控制,老人得不到享有的自由;或人性化严重的缺失,老人的尊严得不到落实等等)。

毋庸置疑,改变一定是未来养老机构的主旋。

我们再来说社区养老。

从2016年起,养老服务的重点转向社区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模式迅速在全国上下得到推广。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细节安排(运营模式、人力资源配置、业务开展、硬件配置等),致使大量的日间照料中心成为了通过24小时照料的微小养老机构,如此,本应该面向97%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又陷入了仅只为极少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但由于包括护理、康复、社工、心理、营养等专业人员的严重短缺,导致服务无法跃上台阶,而始终在低水平线上徘徊,一段时间以后,大量的基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纷纷关门。

在此过程中,尽管也有所谓的“先烈”努力蹚出一些创新的路径,更有诸多“占地盘”的投机者,利用相应的政策“囤积”了一些项目,但毕竟势单力薄,加之地方相关支持的政策缺失,并未形成“熊熊大火”的态势。渐渐地,偃旗息鼓,鲜有大的声响。

若干年前,有“吃螃蟹”者尝试涉足“老年餐厅”,并探索了一些运营的办法(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由几名北大毕业的学生开办的北京八旗子营社区老年餐厅),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地方纷纷转移政策的导向,开始推广“社区餐厅”。

又是一哄而上。

不可否认,有些地区的社区食堂的确也解决了一些辖区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引导加强运营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以做到基业长青。

我们都知道,国际国内都是一致的,就是养老的最基本业态只有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是大局和大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感觉政府在这方面遇到了瓶颈,经过了多年的探索,进入到了一种“无解”的状态。

大的养老事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没得可做了,那就做一些小的事情吧(社区食堂)养老地产的政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等待大的政策到来,或上级的要求到来,再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想想看,这是不是目前的现状?

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那就是链接、链接、链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先,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这三种业态的链接。

作为一级政府或地方的龙头企业,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去同步发展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且要同步行进,不可偏颇,因为这三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所以应该邀请专业机构,针对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养老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或者是《区域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方案(整体策划方案)》)。该方案中,建立在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程度,从政策、战略、定位、文化、产业、功能、业态、产品、运营、创意等,对区域养老综合体、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出台《2022-2035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基本的思路和方向。

其次,是养老与物业、家政、餐饮、医疗、娱乐等关乎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照料和精神照料等的链接。

老年人有健康、半失能、失能、临终、死亡五个生命阶段,有生活照料、医疗照料和精神照料三大类需求。

所以,我们要关注诸如吃饭、穿衣、走路、上下床、洗澡、如厕等的生活照料内容,要关注诸如健康教育、预防保健、预防营养、慢病管理、药物管理、康复训练、中医理疗、诊断治疗、临终关怀等内容,要关注诸如老年大学、社工活动、兴趣小组、娱乐活动、阅读欣赏、陪伴心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等内容,同时还应该关注由上述的内容导引出来的相关产业。

养老产业涉及到上游的材料供应、中端的制造和终端的服务和运营,做养老,无论做哪一块养老地产的政策,都要将上述内容思考明白,梳理清楚彼此间的关系,以市场的视角进行分析并切入,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三,是养老与资本的链接。

做养老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就是超前的理念(否则,项目落地就有可能是一个落后的项目)、爱心或情怀(因为养老项目属于长线投资,如果一味地按照商业逻辑做事难以持久,自然会半途而废)、激情(建立在对养老产业的信心)和雄厚的资本金。

越是需要耐心的领域就越是需要沉下来的企业家,就越是需要“放长线”的心态,急于求成,往往会前功尽弃。

这一点,绿城的宋卫平为楷模和榜样,可资借鉴。

第四,是养老与运营的链接。

养老的核心在运营,运营的关键在服务。

这当然需要称职的“操盘手”,要精于管理、经营、业务和服务,要拥有自主品牌和自足知识产权,拥有独到的运营模式,要进行前期测算,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深谙养老营销的实质,要会打“组合拳”,要与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深度融合等等等等。

第五,是养老与互联网链接。

我们已进入“5G”时代,无论是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技术、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含可穿戴设备等)等现代信息技术,都会让养老插上腾飞的翅膀,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第六,是养老与政府的政策和业绩链接。

养老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政策的引导在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政策的制定也须建立在对行业和区域实际情况深度了解的基础之上,甚至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

一个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是否清晰、措施是否得力、发展的路径是否明确,是对政府(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考验,更是决定所辖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建立良好的准入机制,政府搭好台,企业才可能唱好戏。

“15分钟养老服务圈”是目标。

做到这一点,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然会直线上升,这是真正的民生。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计划是对未来的预期,是对成功的预言。所以,先谋,然后再行动,何以能找不到出路呢?

相关文章:

  • 成都智慧养老解决方案2023-01-01 11:45:19
  • 中国人寿发力康养融合 国寿嘉园荣获“中国保险创新大奖”2023-01-01 11:45:19
  • 破题人口老龄化 中国智慧养老社区成趋势2023-01-01 11:45:19
  • 这份调查报告,揭开了社区养老最真实的“行情”(从业必知)2023-01-01 11:45:19
  • 新政下,社区养老将成为中国主流!!2023-01-01 11:45:19
  • 中国太保首个高品质养老社区在成都温江动工开建2023-01-01 11:45:19
  • 深圳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初步结果一览表2023-01-01 11:45:19
  • PICC|人保康养•大连和园养老社区2023-01-01 11:45:19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