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老机构 > 正文

【调查】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现状,探讨改善养老机构规划和建设的对策。

方法

2017年8—10月,定额抽取上海市20家养老、康复、护理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并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选取每家机构愿意参与问卷调查的10名工作人员和25名住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家机构均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有19家机构纳入医保结算,10家处于亏损状态。公立机构较民营机构规模更大。对186名机构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只有59.67%的受访对象对目前的职称晋升渠道满意;450例调查患者中,61.47%对机构养老认同度较高,重大疾病险、长期护理险投保率都低于7%。

结论

调查的养老机构中,半数经营存在困难,人员职称体系不完善,入住人员费用负担较高,补充保障欠缺。应加大养老设施建设,落实养老服务政策;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养老医护融合,推广补充保险,降低养老费用负担。

前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从国家制度层面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战略发展的新机遇,对我国应对老龄浪潮到来起着引领和正向积极作用。上海人口深度老龄化,人口预期寿命83.37岁,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33.2%,低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明显,高龄老人人口比例也稳步上升[1]。与此同时,上海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料、机构养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2-3]。因此调查目前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对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机构发展,乃至养老服务产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取定额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1个城区内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立或民营养老、康复、护理机构共20家。以每家机构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基本运行情况;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选取每家机构愿意参与问卷调查的10名工作人员和25名住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现况调查分析及问卷调查相结合。调查于2017年8—10月展开,回收机构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100%;回收工作人员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93%;回收住院老人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90%。

三、统计学方法

所有有效问卷统一编号,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录入问卷数据,并通过逻辑纠错对录入进行质量控制。经编码后用Stata 12.0软件对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住院老人养老偏好等相关调查数据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养老康复护理机构情况调查

(一)机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11家公立和9家民营养老、康复或护理机构。从位置来看,中心城区内共10家机构,中心城区外10家机构。从成立时间来看,9家公立机构在2000年前成立,而民营机构均在2003年后成立。从规模来看,公立机构平均占地面积1.64万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床位数为150~550张;民营机构平均占地面积0.72万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床位数为83~470张。

(二)机构医养结合情况:有19家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并纳入医保结算,只有1家新建民营机构暂未提供医疗服务和医保结算。19家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均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辅助护理人员,提供医疗、日常护理等医疗相关服务,有9家与其他医院、护理院、康复机构有双向转诊、医联体等合作。

(三)机构运营情况:除1家新建机构外,各家机构入住率均达到80%以上。仅有5家微利,5家保本,其余机构均处于亏损状态。另外,机构普遍存在医护人员不足的难题,公立机构还面临设施较陈旧等问题。超过半数的机构有升级改造硬件设备、增加员工数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机构知名度的规划。

二、养老康复护理机构人员调查

(一)机构人员基本情况:被调查人员平均年龄为37.48岁,已婚占77.96%。其中男性占18.28%,女性占81.72%。专业和学历情况见表1。85%左右的人员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医疗、康复和护理工种,其余已转岗到后勤、管理岗位工作。

【调查】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二)机构人员培养情况:受访对象中,39.23%为初级职称,31.49%为中级职称,中级以上职称者不足4.00%,其余无相应职称。59.67%的受访对象对目前的职称晋升渠道满意,23.20%的对象对此不太清楚。91.26%的受访对象表示其所在单位组织过培训课程,54.64%的对象参加过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照顾医疗培训课程。30.27%的受访对象表示从事养老机构服务行业的时间少于2年,32.43%有9年及以上的从业时间,而54.64%的对象表示在进机构之前无养老相关工作经验。从人员结构来看,公立机构的受访人员工作年限更长,服务经验更丰富。

(三)机构人员工作情况:77.30%的被访对象认为自己工资待遇一般,认为待遇好的不足5%。与之相对应的,每天服务6~10位老人的比例为30.51%,超过10位者占比达到54.24%,且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没有明显差异。在机构人员看来,护理服务和医疗配套是养老机构最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而接近9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机构面临着内部管理问题,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机构还面临资金困难、缺乏公众支持等困难。总体而言,工作人员面临着待遇与工作时间不匹配、与老人沟通存在困难、不被大众所理解等工作上的困难。

三、养老康复护理机构入住人员调查

(一)入住人员基本情况:被调查的入住人员性别、年龄、收入、健康状况等基本社会经济学信息见表2。49.06%的被调查者使用轮椅、拐杖等康复辅具。30.95%的受访者表示会服用鱼油、钙片等保健品。

【调查】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二)入住人员养老意愿:调研结果显示,61.47%的受访者最接受养老院或医养结合式养老,16.28%选择老年公寓养老或社区式养老,22.25%选择居家养老,无人选择以房养老或候鸟式养老,见表3。

【调查】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47.13%的受访者自行选择进入养老康复护理机构,48.51%由子女做决定,部分通过亲属、伴侣或朋友协助做选择。被调查者中,7.6%入住单人间,40.44%入住双人间,其余为多人合住或其他形式。47.31%的受访者表示在行动不便时考虑入住养老机构,17.56%表示在完全不能自理时才考虑入住。43.36%的受访者最看重医疗配套,而23.70%和29.15%的受访者将入住环境和收费价格列为首要考虑因素。

(三)入住人员费用负担:45.48%的受访者月负担费用1001~3000元,其中有86.39%愿意承担此价格范围;36.43%的受访者月费用3001~5000元,其中有64.05%愿意承担此范围的费用,31.37%则希望负担更低的费用;13.33%承担超过5000元的月费用,其中23.21%愿意承担现有费用,73.21%希望费用更低(表4)。从支付方式来看,受访者的费用主要由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缺乏商业保险、长期护理险等险种的补充,整体自付费用仍然较高。

【调查】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讨论

一、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发展困难分析

(一)政府支持待优化上海养老机构现状,机构管理水平待提升。从选取的20家机构调查发现,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在经营规模、人员配备和营利能力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有一定程度的运营管理困难,有一半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机构收费标准均相对偏低,低于机构自己测算的保本收费标准;另一方面机构面临运营成本高企、利润薄的问题,公立机构还存在设施较陈旧等问题,表明政府支持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职称晋升受限制,岗位缺乏吸引力。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养老机构很难吸引高水平人才。对机构的调查发现,不论是公立机构还是民营机构,都普遍存在医护人员、康复人员不足的难题。机构内人员认为养老机构职称晋升体系不完备,学科建设不完备,在职称评定、专业发展上存在不足,导致从事养老康复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服务质量难以提升。与此同时,机构内的工作人员表示,社会、病患家属乃至自己家人对自己工作不够理解,还存在工作压力大、薪酬水平不高等问题,易导致职业倦怠和人才外流。

(三)费用负担仍较高,医护配套需加强。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群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弱,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旺盛。调查结果显示,入住人员看重养老、康复、护理机构配套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将此作为选择类似机构的首要考虑因素。养老机构调查发现,已经有一定的医疗、护理配套和合作,但医护人员仍然匮乏,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目前许多老人仅靠退休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维持生计和接受医疗服务,缺乏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险等商业保险的补充,希望以更低廉的价格得到相应的养老、康复、护理服务。

二、政策建议

(一)加大养老设施建设,落实养老项目政策。民政部于2017年12月颁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4],对完善养老机构硬件条件、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涵提出了要求。主管部门不仅要强化审批和监督,规范行业执业行为,鼓励良性竞争,公立与民营机构相辅相成;更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落实优惠政策和精准补贴,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物价部门核准合理的收费标准,体现出养老机构的服务价值,避免养老机构因收费过低而入不敷出。各级政府应该为优化市场环境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障,从而激发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改善养老服务的热情,打造更出色的品牌和服务,以养老服务项目助推健康养老政策实施到位[2,5-6]。

(二)建设人才培养机制,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应从养老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养老服务的支撑、指导作用,弥补专业康复机构资源不足,促进护患沟通、专业提升等课程优化,充分提升存量人才实力和增量人才潜力[7-9]。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逐步实施和完善医疗资质授权管理,将医疗技术准入和人员资质准入结合,提高养老机构医疗质量,保障服务对象安全[10]。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准入、职称晋升及相配套的薪酬绩效体系,保证从业人员专业性和职业延续性,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从事养老服务的优质专业人才。

(三)加大养老医护融合,降低养老费用负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8月提出,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审批,实行备案制[11],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开设绿色通道,有助于养老机构进一步提供医养融合服务。从费用角度看,除目前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项目外,可考虑推广老年群体特有的长期护理险,寻求专业的照护、护理服务。同时出台相应税收、补贴政策,以鼓励以房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养老模式的实施。鼓励年轻群体将商业医疗、护理保险作为重要补充,纳入自己的财务规划,以有效保障未来的医养服务需求,降低可能的疾病费用负担和护理费用负担[12-13]。另外,可以按个人接受养老服务的实际月支付金额实行阶梯补助或按阶梯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

参考文献(略)

亲爱的读者:

若您新收到的纸质杂志有破损等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中发送破损杂志照片+您的邮寄信息后,拨打电话010-65257767或85113642,联系编辑部调换。

【调查】上海市部分城区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敬请关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相关文章:

  • 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在我区投入使用2023-02-09 13:29:28
  • “以房养老”4年过去陷入困局:全国仅有117户加入2023-02-09 13:29:28
  •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国家制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政策2023-02-09 13:29:28
  • 详解养老项目的7大收费模式2023-02-09 13:29:28
  • 广州各区试水养老新概念有人“愉快”有人嫌贵(1)2023-02-09 13:29:28
  • 重庆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重庆家庭养老床位方案2023-02-09 13:29:28
  • 老婆今年41周岁了,是交职工养老保险好还是交居民养老保险好?2023-02-09 13:29:28
  • 乡村医生享受政府养老补助资金发放流程2023-02-09 13:29:28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