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学会观察 | 老年教育大热,促"银龄经济"发展、助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老年教育促"银龄经济"发展,

赋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8.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5%(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随着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亦呈日益增长和日趋多元的态势,老年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2年2月21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要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老年用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健康养生、旅居养老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目前国内的老年大学多是公益性质,由于报名火爆导致供不应求;而一些相应的消费型文化社区,为老年人的教育提供了场地和空间,潜在市场很大,值得探索;同时,由于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成为了老年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并能由此引导老年人以兴趣为主的再就业。

当前老年教育现状

老年教育市场:需求火热

据“七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银发群体人口将突破3亿人,社会结构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而老年教育,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探索手段,也在被多方关注。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着重强调“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规划》明确提到,要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具体举措包括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举办老年大学、建设社区养老学习点、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推动各地开放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推动社会及高校开放举办老年大学等。

在学科建设方面,目前高校也将逐步开展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早在2021年底,复旦大学就成立了中国首个老龄研究院。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对“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科学中心成立北京老年科技大学。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指出,将积极发挥老年科技工作者在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的优势作用,坚持首善标准,建设好老年科技大学;坚持“网络化发展、体系化课程、互助化教学”的“三化”办学模式,构建“1+N”一体化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赋能科普资源和应用场景建设,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从业界来看,老年教育也受到民间资本的共同助力。今年1月初,中老年在线兴趣社区“红松”完成了亿元级A+轮融资。开课吧也宣布正式布局银发教育市场,推出中老年兴趣学习平台“明椿学社”,并完成了数千万元独立融资。

业内人士认为,老年教育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然而目前国内老年教育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规模庞大的中老年人口及旺盛的教育需求相比,相关的教育课程、兴趣学习、娱乐交流的方式较为匮乏。

老年教育水平:“精神+物质”消费双升级

老年教育兴起背后,正是60后50后逐步走向退休,银发人群的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消费理念也在更新。

据艾媒咨询数据,2016~2020年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预计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达到5.9万亿元。

银发一族将成为快消品消费的重要力量。根据《2019-2020中国食品消费趋势及创新白皮书》,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为22600元,生活类消费15560元,其中39%是食品相关的消费。

为老年教育赋能赋值,

优化升级老年教育策略

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成为了老年教育的主要模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消费行为上日趋年轻化,对晚年生活的品质性、享受性要求不断提高。目前,老年人能够通过短视频获取知识、进行社交娱乐、展现自我,甚至还能借此实现再就业。老年人也通过抖音、快手等进行购物,因此不要忽视老人所带来的流量。据美团数据,2021年前9个月,中老年消费者人数已超去年全年人数,50岁以上中老年消费者增速连续4年保持第一。

因此,为了更好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满足老年人多元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彰显老年人的生命价值,促进社会和谐,需从三方面提升老年教育质量:一是在老年教育的主要内容上增强“赋能赋值”,通过健康赋能、参与赋能、数字赋能,赋予老年人生活和生存能力,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氛围,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在应对策略上注重“互通互学”,通过多世代学习、共同体学习、混溶式学习使所有的学习者在输入与共享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接纳和自我发展。三是在发展路径上达成“共建共享”,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医养教一体化、支持高校提供平台,跳出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思维定式,引入市场机制,增添老年教育新的活力。

如何赋能?

第一,健康赋能。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更加深入人心,国家倡导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议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大健康教育”指导思想下,老年教育机构与卫生部门及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密切合作,将身心健康教育与老年人的各种学习活动有效融合,“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提升老年群体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识别度。

第二,参与赋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入,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减少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给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带来的不稳定影响,有效发挥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削弱人口老龄化潜在的负面效应,建议在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包括再就业、志愿者服务、社会活动、家庭照料等相关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慧优势、经验优势和技能优势。通过老年教育提升低龄老年社会参与力,减缓劳动力供给下降的趋势,彰显长者风范,发挥老年人力特质,使老年群体成为社会建设和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实质性主体。

第三,数字赋能。互联网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新型挑战和机遇。中国老年人口的变化促进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人数在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老年人数字生活能力和数字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一部分老年人不会扫健康码,不知道如何操作滴滴打车,不仅不能感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还被人工智能时代这堵无形的墙隔绝于时代之外。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建议通过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信息化素养,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缓解数字技术学习意愿与“数字反哺”之间的矛盾,使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弥合“银色数字鸿沟”。

如何升级学习模式?

第一,多世代共学。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和“长寿社会”的到来,加强多世代间的共学和互学,可帮助老年人解决亲子关系和隔代教养的现实难题。特别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承模式在悄然发生着“反哺”,亲子、隔代之间的数字生活技能的互动与情感支持有利于促进多世代共学和代际关系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亲子之间、隔代之间乃至多世代之间多层面、多维度的互通互学。

第二,共同体学习。老年人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自发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虽然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老年学习共同体及学习团队正在不断涌现,如老年人学习团队、老年人学习共同体等,但老年学习共同体仍面临负责人专业性有待提高、参与者的异质性和学习者的特性带来的团队凝聚力较弱等问题。建议通过发展老年人自发组建、自我管理、守望相助的“富有内生性成长力”学习共同体,提倡以学习者为主体,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陪伴。老年人通过“共做主、互为师”的老年学习共同体,可再度走入社会,发挥老年个体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达至自我发展。

第三,混融式学习。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建议优化老年人的技术使用环境,开发适合老年人在线学习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对现有老年教育课程的数字化改造,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加强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辐射。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数据挖掘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交互混融式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使每位学习者都能获得“一人一课表”式的、个性化且连续性的泛在学习环境。

如何共建共享?

第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推进方式是多维度、上下互动的,不可能仅靠老年教育的“单打独斗”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建议建立权威的常态统筹机构,发展老年教育联盟,形成部门间的联动与合力。推动社会办学,允许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老年教育,并给予政策支持,形成系统集成、协同创新状态。通过老年教育与多方合作的整体治理,将老年群体从治理的客体变为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

第二,推进医养教一体化。无论基于大健康的理念还是中国住养老人的现实境况,“医养教结合”都可作为老年教育转型中政策制定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建议整合“医养教”功能,鼓励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立老年学习场所,使以社区为基地的“乐龄学堂”“乐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服务老年教育需求的基础单元。统筹解决老年教育和养老的现实问题,将“医养教”整合功能定位于“社会服务”,与养老保障结合,增强对住养老人、残疾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超高龄老人等弱势老年群体的支援。

第三,鼓励高校提供平台。在发展终身教育和营造终身学习文化中发展老年教育,特别是切实执行国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条所规定的“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银发经济,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院校开办老年教育,并鼓励开展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增加为老服务专业与课程、培养相关人才,如在农村地区发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校的辐射和重要载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科技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

面对“银色经济”浪潮的来临,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理应通过老年教育政策支持和智能支持,帮助所有老年人能够参与到有组织、有目的、有体系的学习中,让每位老年人都能通过更丰富的学习机会、更便捷的学习方式、更多样的学习渠道成为自主学习者,能“老有所学”且“老有所为”,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

编 辑:谢 亮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